人民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z6尊龙app官方网站

7226

  人民医院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室,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 ”形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篇2:某医院手术审批制度(附手术分级)

  医院手术审批制度(附手术分级)

  实行医师分级、手术分类、掌握参加手术范围、严格手术批准权限。

  (一)医师分级:

  l、低年资住院医师(士):硕士毕业一年以内、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内、大专毕业四年以内,中专毕业五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大专毕业四年以上,中专毕业五年以上。

  3、主治医师。

  4、正副主任医师。

  (二)手术分类:

  1、一类手术:普通常见的小手术及一般中等手术。

  2、二类手术:各种中等手术。

  3、三类手术:各种疑难重症手术。

  4、四类手术: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

  手术分类详见《浙江省医院管理若干规定》第二分册

  (三)参加手术范围: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帮助下,首先熟悉一类手术,以后逐步掌握三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先担任二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掌握三类手术。

  3、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争取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4、正副主任医师:指导三类手术,主持四类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手术批准权限指决定对病人的手术治疗方式,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二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主治医师不在情况下,由指定高年资住院医师 审批)。

  2、三类手术由正副主任医师或科(病区)主任审批。

  3、下列手术由正副主任医师或科(病区)主任签署意见,由分管业务院长审批或医教科代批,非行政上班时间由总值班同意,并报医教科登记。

  (1)四类手术、特类手术。

  (2)本院新开展的重大手术。

  (3)破坏性手术(如截肢、重要器官切除及致残性手术)

  (4)病人情况差、风险大的手术。

  (5)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不在场的手术(急诊由外科备班医生签署意见后,行政总值班代批)

  (6)有行政干预的手术。

  (7)其它正、副主任医师或(病区)科主任认为要审批的手术。

篇3:医院手术管理制度(3)

  医院手术管理制度(三)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人,术前需要完成必要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对诊断有疑问的病人或诊断依据不够直接、客观的病人,应充分估计诊断出错的可能性。对明确诊断的择期i-ⅲ类手术,如无禁忌症及特殊要求,应在入院96小时内施行手术。

  (二)术前必需的、短时期有变化可能的检查,距手术日期不得超过1周,否则应重新检查。

  (三)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必须亲自诊视病人,检查手术准备情况。

  (四)各类手术必须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i-ⅱ类手术由手术者组织讨论记录在病历;ⅲ-ⅳ类手术、新开展手术、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手术、修改重要常规的手术以及老人小孩疑难病例、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必须由科主任组织全科人员共同讨 论(手术者、经管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经管护士必须参加),重点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参加人员,最后拟定手术方案,提出术中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案、术后注意观察事项、护理要点等,并在病历及病例讨论登记簿上作好详细记录。

  (五)手术病人经讨论决定手术后,由经管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单,按手术审批制度逐级审批。审批者必须详细了解术前准备及术前讨论情况,再作决定。

  (六)手术前应由手术主刀医师向病人或家属详细说明疾病的性质、诊断、手术日期、手术方案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手术的预后以及可能的替代疗法,必须用通俗的语言,务必使病人及家属完全理解。经管医师将与病家谈话内容详细记录在手术申请单上,让病家仔细阅读(或由医生宣读)后,签署姓名、日期与病人关系等。急诊手术如无家属、单位领导,可由医教科、分管院长或总值班签字。

  (七)麻醉科施术者应在术前检视病人,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将麻醉方法、风险及可能的变更方案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并签署同意书。对未作好充分准备的病人,有权拒绝麻醉。

  (八)择期手术,必须在术前一天上午10点前将手术通和单送达手术室。通知单应注明手术时间、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方案、主刀及助手(如系指导手术应注明指导者)、批准人、是否需要器械护士以及有无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爱滋病等)或感染等。如需特殊体位或特殊器械、设备也应注明。急诊手术应在半小时前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及手术室必须在半小时内作好手术准备,接收病人。特殊情况,手术室可先接收病人,手术医生负责观察,抢救病人,以尽可能缩短等待时间。

  (九)手术室应规定各病区的手术台数,允许接台手术。各病区根据手术台数安排手术。在手术台有空的情况下,允许各病区增加手术台数。手术应优先保证急诊。对由于急诊而取消预定的择期手术,必要时应加班手术、医院按业余劳务发给补贴。择期手术病人由手术室负责接收。急诊病人由病区护士护送。手术室护士接收前,应做好交接班.并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对未做好术前准备者。应协助做好术前准备,对确实无法在手术室补充完成术前准备者,可拒绝接收。(上述二种情况,手术室均应登记,并报告医教科,由医教科根据情节、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手术前,手术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应认真核对病员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然后再施行手术。

  (十)手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手术权限执行。实习医师不得单独进行任何手术,包括门诊小手术及急诊清创手术。进修医师手术权限必须经医教科批准。主刀医师为手术小组负责人,在手术过程中对病员负完全责任,助手、麻醉师、护士应按主刀医师要求,协助手术,并听从主刀医师的指挥,发现不利于病人情况时,应提醒术者注意,但不能随意评论,以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或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资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任手术者,仍由上级医师对病员负完全责任,术者必须服从指导。

  (十一)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或需改变原定手术方案,或者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和需修改重要常规手术方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或医教科、分管院长汇报,作术中急会诊,并完善补充家属谈话和签字手续。

  (十二)术后病程录应在术后即时完成,应记录麻醉方式、手术方案、术中情况、术后诊断、术后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手术记录应在12小时内完成。应具体、详细记录切口、进路、探查情况及手术过程。手术记录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由第一助手书写的手术记录必须经手术者签名认可。上级医师指导的手术记录,必须经上级医师签名认可。(邀请上级医院医师手术者,由本院第一助手书写。)

  (十三)手术医师及经管医师应加强术后管理。实习、进修医师及下级医师发现情况要及时向手术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对并发症的解释应征得手术医师或科主任的同意,不得自以为是,独断行事。麻醉医师应加强术随访,处理相关问题。

  (十四)手术病人应重视围手术期用药。术后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及二联、三联应用。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