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一、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
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或学校领导。
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二、临时留观点的处置
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三、转运与诊治
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患病人员是学生的要通知家长,中、高风险地区不允许家长自驾运送,低风险地区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学校要及时将排除信息通知现场登记的师生员工,提醒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
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
四、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在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如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为未成年学生的,学校要配合做好相关学业辅导与心理安抚工作。
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停课、封校、停学以及复学等事宜。
五、师生及家长(家属)入校前的处置
(一)师生收假返校的处置
1.假期间未离开楚雄州境内的师生入校,执行“一承诺”“两绿码”“一证明”的“121”返校条件。即作出“开学前14天身体健康及未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承诺、提供本人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提供本人已接种2剂次证明(或禁忌症不宜接种证明)后测体温正常返校。
2.假期间离开过楚雄州境内的师生入校,严格执行“一承诺”“两绿码”“一证明”“一报告”的“1211”返校条件。即作出“开学前14天身体健康及未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承诺;提供本人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提供本人已接种2剂次证明(或禁忌症不宜接种证明)、提供本人入校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测体温返校。
3.各学校要严格查验所有返校人员健康码和行程卡,一旦发现“红码”“黄码”人员及通信行程卡带*人员立即向永仁县委县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县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或第一时间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二)师生及家长(家属)从重点涉疫地区入返永的处置
对当前重点涉疫地区入返永人员的处置防控措施要求,会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目前请各学校严格按照永应指〔2022〕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37号)》执行。
1.所有入永返永人员均要注册查验“云南健康码”
所有云南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异常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带*以及 14 天内有本土疫情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建议暂缓入(返)永。所有入(返)永人员须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注册“云南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并主动配合扫验码和健康管理工作。
2.重点涉疫地区来(返)永人员。
14 天内有上海市、吉林省等重点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返)永人员,即日起抵永的,一律实施 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3、5、7、10、14 天进行核酸检测),加 7 天居家健康监测(第 1、7 天进行核酸检测)。
3.高风险地区来(返)永人员
14 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健康码红码的来(返)永人员,即日起抵永的,一律实施 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3、5、7、10、14 天进行核酸检测),加 7 天居家健康监测(第 1、7 天进行核酸检测)。
4.中风险地区来(返)永人员
14 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和健康码黄码的来(返)永人员,即日起抵永的,一律实施 7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3、5、7 天进行核酸检测),加 7 天居家健康监测(第 1、7 天进行
核酸检测)。
5.通讯大数据行程卡带“*”号来(返)永人员
14 天内通讯大数据行程卡带“*”号来(返)永人员,即日起抵永的,一律实施 7 天居家健康监测(第 1、4、7 天进行核酸检测)。
学生家长(家属)从重点涉疫地区入永返永,若和学生有接触,则学生本人也和家长(家属)同等管理处置。
六、其他要求
学校应在校门口、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场所设置临时留观点,其中教室、宿舍等场所每楼层至少设置1处。留观点需避开必经通道,相对远离师生集中活动场所。如多人同时出现异常时,应各自单间隔离。
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管理,不得组织跨班级的聚集性活动,师生学习生活轨迹相对固定。师生员工以家庭为单位每日监测、上报健康状况、旅行史、接触史等情况,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七、本处置流程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
永仁县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联系电话
县指挥部办公室
县教育体育局指挥部办公室
县疾控中心
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县人民医院核酸采集 莲池乡指挥部
猛虎乡指挥部 宜就镇指挥部
中和镇指挥部 永兴乡指挥部
永定镇指挥部 维的乡指挥部
篇2:育才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崂山区育才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防控传染病工作,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传染病的发生,全面提高我校师生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学校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切实提高全员防控能力,有效阻止传染病的传染源,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按照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崂山区育才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一)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崔仁波
副总指挥:于志涛 牟斌 郭素萍
成员: 陈彩彩 王旭凤 郭召军 李红 位文远 张素美 孟继合
(二)应急小组
1.组织协调组
组长:郭素萍
成员:王震 侯雷 吴英杰
职责:1)负责返校应急预案的制定;2)做好校内信息的上传下达,负责对外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等。
2.宣传报道组
组长:陈彩彩
成员:张素美 张腾 徐燕成
职责:负责演练过程拍照及宣传推送
3.疏散引导组
组长:孟继合
成员:刘百欣 刘裕金 郭学友 亓翠玉
职责;负责师生校内行走路线引导及疏散
4.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长:牟斌
成员:郭素萍 陈彩彩 王旭凤 郭召军 李红
职责:1)成员负责第一时间反馈体温异常等疫情信息,报疫情处置领导小组;2)负责第一时间隔离体温异常人员及与体温异常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并登记信息;3)领导小组负责第一时间核认信息,向区防疫及教体局上报信息。
5.后勤保障组
组长;盛国栋 位文远
组员:于立英 刘帅 保安人员
职责:保障疫情期间所有防控物资的配备。
6.隔离室观察人员:赵慧
职责:1)负责监控晨午检学生体温测量;2)隔离室观察、判断身体异样师生。
二、疫情监测和日常处置
(一)学校日常疫情监测
1.开学前的疫情监测。要求所有师生员工于开学前 14 天返回学校驻地,如实报告健康状况,配合学校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所有师生开学前连续14天每天做好体温监测,填写《崂山区育才学校师生健康台账》,开学第一天学生的健康台账由班长收齐交到卫生室,教师健康台账由各级部收齐交到办公室。开学前一天各班级收齐学生和共同居住人的健康码截图,办公室收齐教职员工和共同居住人的健康码截图,逐个查验,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对未返校的师生,学生及家长有出国经历、有国内中高风险区的旅居史接触史等新三类人员,密切关注健康情况,做好情况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开学后的疫情监测。通过学校入校前师生体温监测、上报健康码、晨午晚检症状监测、以家庭为单位的新三类人员等情况统计、各校内场所体温监测情况进行疫情监测。
(二)师生出现疑似症状的应急处置
1.学校中发生急症患者,第一责任人(联系校医)实施抢救,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转运定点联系医院治疗。
2.所有入校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对发现体温超过37.3℃或有可疑症状的师生,应由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临时留观点,确认规范佩戴口罩。学校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1)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有重点疫区旅居史和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的或者确认体温<37.3℃但有不适症状的,逐级上报,顺序为发现情况的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级部主任—牟斌副校长--崔仁波校长。
由学校拨打120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病因跟踪。
(2)无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的,逐级上报,顺序为发现情况的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级部主任—学生发展中心郭素萍副校长—牟斌副校长--崔仁波校长。
由班主任联系家长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提醒家长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病因跟踪。
(3)无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但有不适症状的,由驻校医生就地处置,密切观察,严格把握需送医疗机构就医指征,病因跟踪。
3.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532-66711391)。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 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前期由驻点医务人员,后期由校医或学校联络人拨打医疗组值班电话0532-66711391,由医疗组联系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予以诊治。
4.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有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若确诊其他传染病,需要进行相应治疗,隔离至痊愈且满足相应传染病隔离时限再返校。
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
三、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当疾控组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学校出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立即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一)流行病学调查。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于24小时内完成。
(二)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要求,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做好密切接触者转运。将密切接触师生安置在临时隔离观察场所。因为核酸检测大约需要八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若需要其他密切接触学生在校滞留,需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以及生活保障工作。安排后勤组,做好学校安保和消杀工作。
(三)环境清洁消毒。做好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过的场所,如家庭、校内场所、转运工具等的消毒处置。
(四)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及时为师生答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如师生出现心理不适或情绪困扰,由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或拨打崂山区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0532-88901500),进行线上心理健康咨询。
(五)封锁学校。根据疫情特点,科学研判,及时提出区域封锁建议,必要时对相关区域实行封闭管控,封锁区域实行停工停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保障组成员要提高政治站位,要以对学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夯实责。
(二)加强部门联控。与区教体局、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管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保持联动机制,遇有学校发生疫情迅速启动联动机制,确保疫情得到迅速处置。
五、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排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学生:
1.开学前:郭素萍13853260650 通过班主任向全体家长、学生下发通知,并督促全体学生每天在家自测体温并填写健康台账,包含旅居史、接触史、健康情况、健康码情况、体温、是否为新三类人员等有无可疑情况。
2.开学后:体温正常无不适学生入校时,在校门口由值班领导、值班老师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入校——校内午检体温(午餐前或午休前,由本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完成)——体温正常上课、上岗。
体温出现≥37.3℃等不适情况
(1)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有重点疫区旅居史和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的或者确认体温<37.3℃但有不适症状的,逐级上报,顺序为发现情况的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级部主任—学生发展中心郭素萍副校长—牟斌副校长--崔仁波校长。由学校拨打120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病因跟踪。
(2)无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的,逐级上报,顺序为发现情况的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级部主任—学生发展中心郭素萍副校长—牟斌副校长--崔仁波校长。
由班主任联系家长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提醒家长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病因跟踪。
(3) 无流行病学史的确认体温<37.3℃但有不适症状的,由驻校医生就地处置,密切观察,严格把握需送医疗机构就医指征,病因跟踪。
教职员工:
1.开学前:牟斌向全体教职员工下发通知,并督促全体教职员工每天在家自测体温并在钉钉打卡,打卡内容包含旅居史、接触史、健康、体温等有无可疑情况。
2.开学后:体温正常无不适教职员工入校时,在校门口由保安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入校——校内午检体温(午餐后、午休前由各办公室室长和后勤、食堂负责人员完成)——体温正常上课、上岗。
3.开学后:体温出现≥37.3℃等不适——第一责任人(测量体温者)引导至临时隔离点由校医赵13730952782复测体温、复核信息,参照学生身体不适处置流程,上报程序为:第一责任人上报给校医和牟斌15706390777,牟斌15706390777,校医赵慧13730952782做好病因跟踪。
后勤人员:
1.上班前:位文远15726398667向全体后勤人员下发通知,并督促全体后勤人员每天在家自测体温并在微信群打卡,打卡内容包含旅居史、接触史、健康、体温等有无可疑情况。
2.上班后:体温正常无不适后勤人员入校时,在校门口由保安人员(位文远15726398667已排查无新冠肺炎病史及接触)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入校上岗——校内午检体温(午餐后、午休前由李连刚完成)——体温正常上岗。
3.上班后:体温出现≥37.3℃等不适——第一责任人(测量体温者)引导至临时隔离点由校医赵13730952782复测体温、复核信息,参照学生身体不适处置流程,上报程序为:第一责任人上报给校医和位文远15726398667,位文远15726398667上报牟斌副校长,校医赵慧13730952782做好病因跟踪。
餐厅人员:
1.上班前:高楠楠18505321983向全体餐厅人员下发通知,并督促全体餐厅人员每天在家自测体温并在微信群打卡,打卡内容包含旅居史、接触史、健康、体温等有无可疑情况。
2.上班后:体温正常无不适后勤人员入校时,在校门口由保安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入校上岗——校内午检体温(午餐后、午休前由高楠楠18505321983完成)——体温正常上岗。
3.开学后:体温出现≥37.3℃等不适——第一责任人(测量体温者)引导至临时隔离点由校医赵13730952782复测体温、复核信息,参照学生身体不适处置流程,上报程序为:第一责任人上报给校医和高楠楠18505321983,高楠楠18505321983上报吕雪峰18363969362,吕雪峰18363969362上报牟斌副校长,校医赵慧13730952782做好病因跟踪。
因公事需进校外来人员:
1.出示健康码--保安测体温——体温正常——详细登记来访者个人信息——放行
2. 保安测体温——体温异常——禁止通行
崂山区育才学校
20**年8月15日
篇3: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参考模板(1)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参考模板
一、人员分工及主要职责
校长☆☆☆担任演练总指挥,统一调度,现场指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相关演练人员分成六个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现场调度、秩序维护、后勤保障、效果评估等工作;
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建议,确定是否停课以及停课的时间,班级或年级范围等;
③综合评估各环节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
(二)疫情监测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全校师生晨午晚检、教学过程中体温监测;
②疫情发生后,负责排查患病学生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对象情况,确定确切接触者;
③对患病学生情况持续关注,每天加强疫情防控与巡视,对其班级及学校其他同学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三)现场处置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疫情发生后,立即组织患病学生隔离和初步诊断救治;
②利用校园广播通知各班学生立即停止室外活动,回到班级;
③确保发热学生隔离通道和其他师生疏散通道相互独立,避免交叉感染。
(四)对外联络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2.主要职责
①出现疫情后,及时联系定点医院,并通知学生家长
②按规定向上级教育部门、疫情防控部门报告情况;
③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五)消毒防疫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对出现疫情症状学生经过的通道及该可能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应急消毒;
②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班级、卫生间、公共场所等消毒工作,并在学生离开隔离观察
室后对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做好记录。
(六)宣传教育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 ☆☆☆
2.主要职责
①负责疫情发生后引导控制舆论,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
②对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不恐慌、不猜测、不传谣,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场景设置及处置流程
(一)每日晨(午、晚)检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
1.参与晨检的老师提前到达学校,进行消毒、体温检测等环节处理,做好学生晨检准备。
2.学生到达校门处,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中规定的各班级入校次序,在规定通道按一米以上间隔距离有序进入校园。
3.值班老师对到校学生依次进行手部消毒、健康情况询问等,待学生进入指定通道口,晨检老师检测学生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学生迅速按照指定通道进入教室。
4.在演练中,发现一名学生在体温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二)课堂教学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咳嗽等疑似症状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一同学精神萎靡,并伴有咳嗽等疑似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7.3℃。
2任课教师立即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讯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三)食堂就餐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腹泻等疑似症状
1.学生、教职工错时就餐、分散就餐,
2.师生就餐须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卖窗口购买,即取即走,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就餐结束后立即佩戴口罩并离开。
3.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间隔在1米以上,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避免交叉感染。
4.用餐结束后,佩戴好口罩,检查桌面保持干净,按一米距离排队,将剩饭菜倒进泔水桶,餐盘、餐具分类送到相应回收桶。
5.就餐过程中,发现一学生出现腹泻等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7.8℃。
6.值班老师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四)下午放学演练,发现一学生出现呕吐等疑似症状
1.放学时,为避免学生和家长大面积群体接触,学校分时可权、刀平级、分班级实行错峰放学。
2.各班级按照规定时间准时放学,班级间间距为10米左右。班主任严控时间点,将学生有序送至指定接送点,确保学生安全。
3.在放学过程中,某班发现一学生出现呕吐,体温测量为37.9℃。值班老师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五)疫情发生后,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启动应急处置后,各工作组进入工作状态,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依步骤进行。
1.报告。 (疫情监测组)
2.隔离。 (现场处置组、消毒防疫组)
3.送医。 (综合协调组、对外联络组)
4.排查。 (疫情监测组)
5.上报。 (综合协调组、对外联络组)
6.消毒。 (消毒防疫组)
7.评估。 (综合协调组)
8.善后。 (宣传教育组、疫情监测组)
三、总结反思及改进提高
演练结束后,综合协调要梳理演练现场体温检测、发热学生留观等待区观察、学校应急响应、疫情处置规范化工作和各部门间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收集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问题,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预案、增强配合、积累经验,全面提高学校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