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做好**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任务。**年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巩固实施关键一年,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求乡村医生3月末之前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建档户数、人数、慢性病数、65岁以上老年人数、儿童以及孕产妇数等;从4月1日开始进行入户年度体检工作。各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要按照规定的任务及时安排分解,落实具体任务,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要继续完善加强已管对象的规范管理工作。对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照要求及时归档,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0-65老年人随访要合理进行安排,分类登记管理,及时分解任务,指导开展健康随访活动,并规范使用各种工作表格,确保工作主动有序安排。
(三)、要加强健康体检工作。对已经建档未体检的居民要按照要求,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既往工作经验教训,科学有序的安排进行,可入户也可以安排到卫生所统一体检,确保体检工作的正常进行,乡村医生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与包片人员沟通配合,注重提前考虑,确保工作能够切实开展。
(四)、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要按照防保站和村卫生所考核标准的要求,明确本单位及村卫生所所承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以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及时更新宣传栏内容,抓好各种日常健康教育活动,要注意健康教育的创新和深化,推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推进村卫生所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深化站内职责分工的服务内容,发挥团队作用。对均等化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由站内职工分工负责,实行包任务、包所、包人一条龙。充分发挥防保站团队作用,每个人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与其他职工密切联系,对建档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对每名职工都发了检查记录和督导记录,每次下乡都要详细记录。
(六)、夯实基础工作。要抓好各项基础资料的整理,分门别类采取档案化管理,防保站和村卫生所都要有专门的档案柜。加强报表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报表,按照考核标准及时分析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深入查找不足,完善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果,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篇2: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制度
1、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须持有《预防接种上岗培训合格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疫苗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症以及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卡介苗接种者必须取得"卡介苗接种人员证"。
2、本地出生一个月的儿童和寄居本地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中的适龄儿童均应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并规范登记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
3、门诊开诊前,应对接种室进行消毒。门诊接种必须分室(分桌)接种,标志明显。
4、接种前应详细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必要时作健康检查,凡有禁忌症者一律不得接种。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有关说明或疾控中心规定执行。被接种的儿童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5、接种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针管要毁型消毒。喂服脊灰糖丸疫苗必须做到一人一勺(一杯)。
6、接种现场应备有冷藏包,发现过期、变色、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安瓿开启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使用完,未使用完的应销毁。
7、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保管、报损的登记工作。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应严格按照冷链要求执行。
8、建立计划免疫门诊日志,对每名接种的儿童逐一登记门诊日志,并填写完整。
9、认真、及时填报计免门诊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
10、计划外疫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从辖市(区)疾控中心购买,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收费,做到价格公示上墙,儿童家长本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
篇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消毒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必须按要求更换衣、裤和鞋子,戴口罩帽子,不得将手术衣裤穿出科室。
2、手术各室(手术室、洗手间、冲洗室、休息室等)保持清洁。
3、严格执行刷手规则和无菌操作规程。
4、手术室各种用品应保持清洁整齐,手术包、器械、容器、敷料等物品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注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超过一周未使用应重新消毒。
5、凡手术需要开启的无菌包及容器,不得再放回无菌存物间,超过24小时要重新消毒灭菌。手术室其它无菌物品按规定及时更换消毒。
6、手术各室在清洁基础上,每天2次用电子灭菌灯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按规定要求,做好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器械、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有记录可查。